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田间兴“混搭” 农业探新路
来源:湖北日报
2023-06-10 13:24:12

“稻—蛙—鳅—鱼”高效立体种养新模式。


【资料图】

绿色、生态、高效,是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

近年来,我省依托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示范稻渔共生、林下生态种养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一地多收”“一水多用”,有效提高了土地、淡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稻+蛙+鳅+鱼,柑橘+旱稻,小龙虾+鳜鱼……各种意想不到的“田间CP”,相辅相成,为市民餐桌提供绿色生态农产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蛙鳅鱼成稻田“三宝”

生态米一斤卖15元

“大家都知道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我的基地也有三件宝:黑斑蛙、泥鳅和鲮鱼……”6月4日,站在黄梅龙感湖农场六分场的田埂上,湖北禾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叙洲指着眼前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饶有风趣地说道。

2021年10月,曹叙洲流转农场220亩农田,转化采用黄冈市农科院成果——“稻-蛙-鳅-鱼”高效立体种养新模式,开启自己的生态稻米“种植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这片立体种养基地,稻田被切分成多块区域,每块稻田的四周和上方都被竹筏、网纱罩得严严实实,防止黑斑蛙逃跑和鸟、蛇、老鼠等天敌偷食。稻田的中央分布着长方形类似秧盘的投料板,无数只小黑斑蛙欢快地跳跃着,穿梭于稻禾之间。田埂边,依稀可见泥鳅和稻花鱼出没。

“蛙、鳅、鱼相当于稻田的‘卫士’。”黄冈市农科院水产博士陈楠告诉记者,黑斑蛙和稻花鱼吃虫、除草,能防治水稻虫害、草害,鱼的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天然肥料;泥鳅消化黑斑蛙排泄物、疏松土壤,可以净化水质、提升地力;水稻又为鱼、蛙、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互为供给”,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有机循环,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可不施农药和化肥,更加优质安全。

曹叙洲算了一笔账,亩产黑斑蛙750公斤—1000公斤,光这一项,产值就有3万—4万元。再加上水稻亩产600斤,少量泥鳅和稻花鱼,一亩纯收益可过万元,是单纯种植水稻收益的十几倍。

更让他意外的是,绿色种植带俏稻米。去年秋冬,不少客商找到曹叙洲,提前发来订单,每公斤出价30元。

据介绍,借力“稻-蛙-鳅-鱼”高效立体种养模式,目前,黄冈市农科院已在团风、龙感湖建立稻蛙、稻鳅养殖基地1000余亩,并出台黄冈市地方标准《稻田套养蛙鳅鱼技术规程》。

今年,该院引进食品加工企业湖北晓韵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稻蛙、鳅、鱼预制菜品,进一步延长种养产业链。一株水稻与蛙、鳅、鱼和谐共生的故事,还在延续……

池塘生态轮养的鳜鱼。

共饮一池水 虾大鱼肥

“这虾真肥!”5月30日,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精养鱼池旁,一批刚刚起捞的小龙虾引来参观者称赞。

“我们正在采用武汉市农科院新研发的生态轮养模式,收完一季虾,再养一季鳜鱼,一池两用、双份收益。”公司党委委员方文富介绍。

小龙虾和鳜鱼都是市民喜爱的水产品,近年来,养殖规模发展较快,市场竞争激烈。为实现生态高效养殖目标,武汉农科院水产所经过近6年探索总结,充分利用各养殖品种的生物特性,提出“池塘小龙虾鳜鱼生态轮养新技术”,利用小龙虾与鳜鱼养殖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在一年内完成虾鳜轮养,达到水产品持续产出、资金及时回笼的目标,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

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高级工程师李波介绍,该技术即在同一池塘中将小龙虾与鳜鱼进行错季养殖。1月到6月养殖一季小龙虾(50天),7月到12月养殖一季鳜鱼(100天)。一亩塘可产七钱以上个头小龙虾200斤,产鳜鱼200斤。

“通过生态轮养,既可以壮大小龙虾的个体体格,实现错峰上市,还能够有效降低鳜鱼养殖密度,增加单位养殖效益,提高鳜鱼产量和质量。”李波介绍,养殖户每亩生产投入3000元到3500元,可产出七钱以上大虾200斤,可产出鳜鱼200余斤或大规格鳙鱼200余斤及杂鱼,平均每亩经济效益可达6000元到8000元。

江夏区三门湖渔场鳜鱼养殖大户安新桃,已连续两年采用小龙虾鳜鱼生态轮养新技术。“池塘不闲,一年收两季,自然比只种一季虾时心里有底气,不会急着把没长大的虾捞出来卖。”他说,采用新模式养成的小龙虾、鳜鱼个头大、品质好,价格可观。一家人打理50亩池塘,年纯收入35万元。

目前,这种轮养模式已在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蔡甸区示范推广,养殖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节水抗旱稻橘园套种新模式。

橘苗旱稻“手牵手”

果园空地变粮田

“哒哒哒……”5月25日上午,宜昌高新区白洋镇一处幼龄果园中,水稻播种机正在果园机耕道上奔驰。

这里是该镇节水抗旱稻橘园套种新模式示范观摩会现场。正在围观的果农感到好奇:水稻不是长在水田里吗?在果园旱地也能活?

宜昌市农科院水稻和油料研究所所长赵开荣解释,他们种的是节水抗旱稻,一种适应生长于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

白洋镇是当地农业大镇,拥有柑橘面积5万亩、水稻面积2万亩。今年,为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该镇从推广节水抗旱稻橘园套种技术入手,引导农民在尚未挂果的柑橘苗地里,见缝插针套种水稻。

赵开荣介绍,与常规水稻“水种水管”相比,种植节水抗旱稻不需要一直保留淹水层,可直接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降低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概率和农药施用量,管理较为轻简,可缓解当地农村劳动力缺乏、农田抗旱能力薄弱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国内已选育“旱优73”等多个品种,正常情况下亩产可达到600公斤。

一眨眼工夫,伴随着机声隆隆,一把把旱稻种子便在果园里“安了家”,与一行行不足半人高的柑橘苗成了“邻居”。

刚刚作业完的迎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胡卫东透露,这些旱稻种下后,通过管理,还能使旱作土壤得到持续利用和改良,起到保护果园水土流失和控制杂草的作用。

白洋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赵希兰介绍,目前,全镇有8000亩幼龄果园,灌溉条件良好,适合种植套种旱稻。新模式如果推广开来,能缓解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有效增加当地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农户收入。

(责编:白楚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 田间兴“混搭” 农业探新路2023-06-10
  • 组图|2023高考结束!青春不散场 未来皆可期2023-06-10
  • 【文体市场面面观】“两个效益”彰显文化企业使命担当2023-06-10
  • 每日热点:美媒:越南热浪与电力短缺持续 三星、鸿海和立讯精密工厂遭冲击2023-06-10
  • 世界即时:热浪来袭空调“升温” 行业增长空间可期2023-06-10
  •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一场竞赛掀起河南高校师生国家安全知识学习热潮! 环球速讯2023-06-10
  • 【天天新要闻】每日一猜6月10日:哪款能重塑眼镜人士新体验2023-06-10
  • 焦点速看:VR穿越古今 文旅IP出圈——文化赋能为旅游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引擎2023-06-10
  • 天天快消息!AI前哨 | GPT-5什么时间上线?OpenAI CEO在中国会议上发言2023-06-10
  • 兰州天庆实验学校 兰州天庆中学官网首页 报资讯2023-06-10
  • 环球最资讯丨一开五孔开关接线图图片 一开五孔开关接线图2023-06-10
  • 白木耳泡发多久 白木耳要泡多久2023-06-10
  • 虞书欣方否认与吴建豪恋情:不再陷入自证危机 新要闻2023-06-10
  •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储能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宜宾被授予“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2023-06-10
  • 焦点要闻: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在智慧港口见证大湾区经济活力——广州南沙港走访一线见闻2023-06-10
  • 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闭幕 通过“人人享有可负担住房”等决议 当前独家2023-06-10
  • 网红宏楠女友抢账号,网红宏楠怎么了2023-06-10
  • 视讯!仅陈雨菲无冠?女单TOP4第一集团形成,陈雨菲赛季第4次战山口茜2023-06-10
  • 【聚看点】广西2023年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柳州举行2023-06-10
  • 贵州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圆叶天女花2023-06-10
  • 孔雀冬天养殖注意事项(专家解答增加保温措施)2023-06-10
  • 网红宏楠女友抢账号,网红宏楠怎么了2023-06-10
  • 亩产3500斤!惠州龙门引进香芋南瓜示范种植成功_环球新动态2023-06-10
  • 第12届金交会开幕,现场签约总金额超3500亿元-天天新动态2023-06-10
  • 焦点速讯:Sam Altman:更多开源没有时间表,不会很快有GPT-52023-06-10
  • “文根”何以“深种”?看文博会如何寻找岭南新坐标_天天观点2023-06-10
  • 每日热讯!“压榨供应商”争议背后,长安汽车如何扛过价格战?2023-06-10
  • 震安科技06月09日被深股通减持28.91万股 全球即时2023-06-10
  • something是什么意思_lol woops something broke|天天关注2023-06-10
  • 【热闻】蓝菲琳金莎_蓝菲琳2023-06-10
  • 最新排行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