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宁德时代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已经超出一家企业的范畴,其一举一动都实时拨动着各方心弦。
近日,宁德时代消息频出,公司称为更好地吸引与保留公司所需优秀人才,支持员工实现安家乐业,公司拟为员工提供无息借款,可用于购房等方面;同时,公司还宣布拟使用不超过7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以及收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吴凯书面辞职报告。
钛媒体APP注意到,实际上,在公司宣布给员工提供无息借款之前曾有媒体爆出部分员工因加班减少而引起收入下降选择离职的消息;而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吴凯辞职后仍继续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同时将担任公司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此举或是传递公司将培育储能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信号;2022年公司营收虽然破3200亿元,但是这背后却是债台高筑,而投资机构目前对其也产生了分歧。
【资料图】
豪掷6.26亿无息借款,此前却传出工人“跑路”
根据6月21日公司公布的《员工借款管理办法》规定,借款人应符合以下相关条件,与公司或子公司或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且通过试用期的正式员工;申请借款前绩效为合格;借款期限内员工须在公司或子公司或分公司就职;无不良个人征信记录、未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等。同时,公司还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股子公司、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等《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关联方,不得申请此次的无息借款。
至于借款用途,需员工本人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级市或直辖区范围内购置自住商品房或经公司总经理认定的其他特殊借款情形。而借款额度,公司可向员工提供的借款总额度限额为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3%。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净资产为2087.2亿元,若按照净资产的0.3%计算,意味着宁德时代将拿出6.26亿元给员工无息借款。
对此,有金融行业人士认为,企业在员工安居乐业上确实要多作考虑,之前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支持员工购房上也尝试过借款的方式,效果是好的,但范围有限。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近20家A股公司计划无息贷款给员工买房。
对于宁德时代给员工无息借款买房的举动,有业内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其最主要还是因为公司不差钱。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98.22亿元,同比增长557.97%。此外,公司不差钱还体现在一份《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之中。公司表示,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董事会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情况下,使用不超过78亿元(含本数)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存款产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在发布员工无息借款公告之前,曾传出公司有部分员工因加班减少而引起收入下降选择离职的消息。4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在对30名来自宁德时代旗下不同地区工厂的一线工人调查了解到,工厂以增加休息天数、轮班次数的方式减少工人工作时长,导致工人没活干、没班加、收入减少,且有部分工人因加班减少收入下降而离职。
虽然宁德时代没有对此作出回应,但上述内容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宁德时代在一次投资者调研活动当中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季度销售情况逐月好转,公司销量大于产量有助于库存的降低。”
同时,从公司2022年年报数据来看,公司存货也确实是出现突增。2022年公司存货超766亿元,对比2021年数据接近翻倍。由此可见,宁德时代在今年第一季度可能正处于清库存阶段,对于加大当期产量的确没有太强烈的需求,这或许也能够更加合理解释上述“工人加班时长缩减”的情况。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高管辞职或意在培育储能为第二增长曲线
此前,摩根士丹利“唱空”公司的逻辑,就是剑指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而紧随其后,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国内某车企论坛上,也强调“当前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据他的观点,到2025年中国也只需要1000GWh—120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但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
不止国内无法消纳,放眼全球可能同样太多。根据高工锂电的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等场景合计将产生的电池需求也才有1800GWh。以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产量满足度97%的数据为基准进行推算,若国内规划建设产能全部实现,那么2023年—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满足度将分别达到114%、119%、123%。
实际上,产能过剩之忧,跟下游需求走低趋势也密切相关。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力神、鹏辉能源、蜂巢能源等装车量均环比腰斩。
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之间的差额达到251.3GWh,扣除68.1GWh的出口量后,依然有183.2GWh的差额,若这部分电池全部为库存电池产品,那么库存电池就达到全年电池装车量的62%。
基于上述背景,锂电巨头为寻找更大市场出路,便纷纷把眼光投向储能市场。券商研报显示,电池的需求主要来自两大领域,新能源车和储能,而且两者在技术和生产设备上可能也有相通和共享之处。
据悉,公司早在2021年就陆续和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电集团、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储能领域的合作。比亚迪此前储能业务的重心在海外市场,在国内专注于开发储能产品,并不直接参与国内储能业务的投标。近年来,比亚迪也在参与国内储能项目的投标,并获得多个大单。2月21日,比亚迪中标中电建阜康储能项目,储能系统建设规模为150MW/600MWh。
而从公司此次高层变动来看,似乎也是在传递公司未来将专注培育储能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信号。6月21日晚间,公司公告称为更加专注于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创新和技术引领,吴凯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职务。辞任后,吴凯仍继续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同时将担任公司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可见,公司对储能新产品、新技术的下一步布局已经可以说是十分明朗。
实际上,之所以公司作出这样的人事调整,或许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众所周知,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已经连续6年稳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但是今年锂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已经十分突出,而适时开发新产品、开辟新赛道可能是明智之举。
营收破3200亿元,总负债达4200亿元,隐忧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2年和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机构对其似乎产生了分歧。
在今年一季度,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入公司前股东。而高瓴资本旗下的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下称“HHLR”)减持公司517.11万股至2802.23万股。事实上,这是高瓴资本第三次减持宁德时代,早在2022年一季度、四季度,HHLR合计减持近941.34万股宁德时代。
而“招银系”紧追高瓴资本跑路的脚步。招银动力在今年一季度期间减持597.09万股;招银叁号则因减持超过784万股,已退出公司前流通股东名单。以宁德时代一季度均价429.28元计算,“招银系”旗下两家机构分别减持25.63亿元、33.65亿元。据统计,至此,“招银系”在过去的三年间已从宁德时代套现约296.56亿元。
分享到: |